國際山公園街區 : 綠色半山社區生活樞紐


August 10th, 2021
中國深圳




國際山公園及其周邊街景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是目前整個尖崗山北部片區唯一的社區公共開放空間項目,為社區新增了超過4000平方米的公園,新建和提升了總計約7860平方米的街道景觀。項目發揮其綠色樞紐功能,串聯片區教育、住宅、商業,營造高頻的社區交流與活動氛圍,提供運動休憩空間,打造新興國際公園社區的生態轄地。



綠色社區樞紐

項目座落在南向山坡上,南端的城市次幹道尖崗山大道車流不息,但道路兩側寬闊的林蔭帶,與臨近的水庫和郁鬱蔥蔥的山林一同創造出了宜人的小氣候環境。在千禧年初期,這裡優越的低山台地間就已建成了首批花園洋房,尖崗山北部也逐步發展為深圳西部最大的低密度住宅片區。然而其社區級公共配套卻發展緩慢,較少公共活動場所和空間。

隨著上位規劃將尖崗山片區重點納入都市核心區,南部尖崗山國家高新園區的產業建設升級,新地鐵站點的建設和規劃,項目所在地周邊新的學校、高密度居住區、商業區均在高速建設中,很快將迎來大批新居民來此安居樂業。長久以來由於戶外社區公共空間不足帶來的問題,在未來高密度混合用地建成後將更為突出。



基於此,我們將國際山公園及其周邊街景定義為綠色社區樞紐。它連接城市界面、新老住區、新商業區與學校,並突出社區的自然美景。在有限的空間裡,採用優雅簡潔的設計手法,提供現代化設施,營造活力、健康的當代都市公共自然場所。一系列的綠色空間平衡了人與生態的需求,在管理雨水、減緩熱島效應的同時,為各年齡段的活躍社區活動提供了舞台。



街景提升與新社區公園的系統化設計:綠色宜人的多元低山社區的起點與核心

在未來多功能、高密度社區的背景下,我們在設計之初即將街道、公園、新建小區和學校的開放空間作為一個系統來研究,期望在新一輪開發之後,人們在社區各處都有可能繼續享受優質的小氣候環境,隨時隨地共享都市自然的輕鬆和愜意。居民們通過公共空間生活,建立社區歸屬感。也藉此整體開發的契機,在土地屬性不盡相同的情況下,公園、街道、小區三個層級的開放空間被作為一個系統進行整體設計,共同打造宜居社區。



本項目是該策略的重點,以三面通達的國際山公園為社區核心,向外輻射,將休憩與慢行公共空間接入臨近各地塊入口和城市街道,形成真正的綠色社區樞紐,將新老居民、不同風格和功能的用地、生態功能等都緊密串聯在一起。



多元高密社區的新公園:以人為本,去繁從簡,緊湊靈活

在標新立異的多元高密都市潮流中,我們希望有這樣一塊能放下濃妝豔抹,輕鬆自得、隨性雋永的樂土。卓然天成的她包容開放,不同的使用者成為這里永不落幕的主角,適宜尺度的各種活動場景可最大化的在各個時間段和不同空間位置滿足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



場地整體地勢北高南低,最大高差約5米,三面臨街,邊界異形,與周圍的建築立面也都存在不同角度。這些獨特的特徵為設計語彙奠定了基礎:用規整的平面、台地來共同創造了一個以人為本的空間。有效的空間利用使功能能從一個區域流向另一個區域,並形成了一個強烈的中央形態。每個區域周圍都有茂密的植物,退隱於周邊道路與建築之外。



在公園中心,一方長長的大草坪被優雅的小徑和陰涼的花崗岩長凳所包圍,尺度宜人。一個漸變的斜坡邀請訪客們在草坪上享受梯田式的劇場座位。草坪充滿了可能性,支持多種運動和活動的發生,如運動、小型音樂會、市集等。大草坪西北角有一棵優美的烏桕,點景的同時帶來一片蔭涼。樹下色彩靚麗的躺椅和旁邊的野餐桌椅是受歡迎的休憩與聊天的場所。大草坪四面設置了總長90.6米、寬90厘米的座牆,加上東側利用高差設置了四層林蔭草階看台,按每人佔有60厘米長度座凳測算,總共可容納約300人同時在長凳上面向中央草地乘坐。有層次的乘坐和種植勾勒出了富有雕塑感和季節變化的空間框架,賦予了草地強烈和靈活的舞台感,實踐著以使用者為主角的設想。



沿大草地往北是相對獨立的兩個專門活動空間:酷玩坡地和旋風球場。面向大草地的酷玩坡地遊戲場讓家長們在草地上也能看到孩子,同時也為孩子們提供各種令人興奮的遊樂設備。斜坡成為遊戲的重要元素,有多種爬上和滑下的方式。頂層有一個奇異的樹屋,遊樂結構與樹冠交織在一起。這個樹屋平台上可以看見整個公園的壯觀景色,同時也是蜿蜒而令人振奮的大滑梯的入口。有彈性的地面和其上的設計元素創造了一個令人興奮的循環線路,讓孩子們盡情玩耍和探索。逐層升高的綠植台地是遊戲場的邊界,樹蔭下的乘坐空間方便家長從多個方向舒適的照護。黃橙色系在穩重灰色的襯托下鮮明歡快,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又不造作。從遊戲場往東,旋風球場被擋土牆、綠籬環繞著。場內有休息長凳,而北側東側的上層形成看台式的走廊和停坐空間,可以俯瞰球場。牆壁上的抽像圖案來源於社區山地特徵與和旋風般的籃球速度,與亮眼的色彩、籃球運球動作單詞一起賦予了空間活力。這個宜人尺度的場地也適合太極、廣場舞等其他需要平整硬質場地的活動。地面圖案綜合了其他活動的格網到藝術化的設計中,也是期待空間能被更多樣的使用。



在遊戲場和球場中間,台地花園將訪客們從低處的大草坪引向北側街道,在那裡他們會發現掩映在綠蔭下的安靜花園。現狀高大的喬木、花叢、起伏的草地、座椅口袋空間把公園與街道柔軟的縫合在一起,芬芳與活力從公園沿著慢行道向社區散發。

大草坪的西側是未來的新社區中心。有幸於早期與建築和室內的設計師合作,社區中心流暢的與公園相遇。優雅的幕牆、露台與大台階圍束出了精緻低調的邊界,極簡的鋪磚和景牆將室內空間延續到室外,南側與人行道齊平形成寬闊的入口廣場,東側則消失於草地西側的長方形水景中。好奇的孩童前來戲水,休憩的成人來此舒緩心情。臨水廣場和二層露台上的咖啡座椅讓訪客們可傾聽湧泉的白噪音,也可觀賞靜水時反射的天光樹蔭之美。



生活化的街道提升:安全,綠色,社區感

街道空間延續公園親切、生活化的場景和氛圍,以安全、綠色和社區感為營建目標,於社區開放空間的整體框架下設計實施。街道斷面維持現狀規劃不變,狹窄的道路使交通緩慢,綠樹成蔭的寬闊人行道鼓勵步行。通過鋪裝材質和色彩按速度劃分慢行、跑步、步行功能,減少不同速度通行者間的相互干擾,保障安全,增加舒適度。替換了生長不佳的植物,新增了造型典雅、光線柔和的高、矮柱燈,增強了街道的秩序感與季節感。公園南側新建的臥龍六路通過紅線退讓增加寬度和平樹池的做法,為未來高峰人流留出盡可能多的通行空間。特別定制的街道家具穩重精緻,供各種方式出行的居民使用,也增加了社區的特色。



沿著南北貫穿的臥龍四路打造了三個昭示性的街角,精心設計的格柵系列標識牆和導向柱讓初次來訪的人也很容易找到社區和公園。在南側城市主入口重點打造的尖崗山大道街角,結合地形建造了雙層坐牆,使這裡成為了一個能蔭涼乘坐的前庭。在公園路口以對比色的名稱標識牆強調公園主入口。在北側的製高點公園街角,隨風轉動的運動風向標雕塑,是公園各種運動的剪影,成為了社區的運動精神像徵,增加了一份儀式感。



生態整合:局部保留大樹、整體重構的海綿生態系統

對公園生態效益最大化的思考來自設計伊始,公園最北側台地的設計與現狀標高一致,整體保留下一片高大蔥鬱的現狀成熟喬木,成為公園最綠色最生態的背景屏障,繼續發揮其減噪、降溫、去塵、雨水截留等生態功能。新建花園綠地選用了包括部分鄉土植物品種在內的豐富種類,常綠、落葉樹與富有四季變化的多年生地被植物搭配,複層種植,進一步提高綠量和生物多樣性。



依據海綿單位的計算和建議,景觀將具有雨水滯蓄功能的滯留花園、階梯綠地、模塊草地、台地花園構成系統配合各個空間的活動功能,分佈於公園各處,使雨水能就地分區消化,通過溢流管網、礫石盲管有序組織場地內多餘雨水匯集至場地西南角的中央蓄水模塊,形成整體雨水管理和回用網絡。慢行道採用透水磚或透水混凝土,以減少徑流。專門設置的海綿設施標識牌把雨水設施可視化,在地普及海綿知識。



項目檔案
  • 項目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
  • 設計單位:PLAT Studio
  • PLAT 設計團隊:廖德軒、王詩婷、藍仕霖、高梅、秦曉晴、霍思汀、隋虎、彭靜、華英華、Iris Soh、王瀚宇、Sophanut Jamonak、李翔宇、孫一諾、Katrina Ortiz、鐘煒娟
  • 深圳萬科團隊:齊琳、吳智彤、邵權、紀惠敏,張謝鑫、郭晏辰、李森
  • 景觀施工圖設計:深圳本末度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 景觀施工:廣州普邦園林股份有限公司
  • 建築設計:深圳市華匯設計有限公司
  • 建築施工圖:築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室內設計:峻佳設計有限公司
  • 室內施工圖:峻佳設計有限公司
  • 景觀設計面積:約11860平方米
  • 設計建設週期:2020年11月-2021年6月
  • 景觀攝影:ACF域圖視覺、河狸景觀攝影、深圳萬科



前往項目頁面
510 883 9988
©PLAT Studio Inc., 2022
2550 Ninth Street, Suite 113A
Berkeley, California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