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蓝智谷:宜居创新水乡

202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北加州分会(ASLA-NCC)城市设计类优等奖

August 18th, 2020
中国昆山



愿景
水蓝智谷计划通过整合景观基础设施的生态、休闲游憩和文化层面,建构一个宜居、创新、开放的空间体系。设计的目标是以清晰缜密的系统性城市框架,依循既有的水系纹理,实现充满活力、生态的公共领域,为周边居民提供健康的户外生活空间。

总体规划整合了不同尺度系统,目标是建立了一个宜居的创新水岸。总体规划优先考虑可持续性发展,重建流域的水文功能,以维持绿色基础设施和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



活力的公共空间
现今的昆山西部看来绿意盎然,但是超大街廓的封闭小区反映出浓密林荫的街道较无人迹。水蓝智谷的目的是期望透过精心布置的活动机能、空间营造与连接,激活现有的水道、公园与街道等公共绿地。首要的课题,是重新建立人与纵横水网间的深刻联系,将低使用度的滨水绿地,延伸作为通往各种静态与动态活动节点的网络,再叠加绿色基础设施的街道网路,交织成昆山西部完整绵密、慢行友善、生态可持续且有文化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藉由绿色基础设施街道的提升,在原本闲置的街道边上将会布置亲切特色的口袋社交空间,摆放特色街道家具、灯光设计与标识系统,从而打造成鲜明的区域特色以活化公共空间,营造出明显且连贯的区域特色。

不同尺度的城市公园通过建议一系列活跃的活动来打造一个全区的综合公园系统。这些公园考虑位置和环境的便利性,分别为各年龄段的居民提供服务。在校园区,建议了运动公园、校园广场、与啤酒花园等功能,为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社交和促进创新讨论的空间。在住宅区附近则规划了游戏场、宠物公园及漫步水岸等。在此城市框架下,通过慢行系统和设施节点进驻,进一步服务所有社区不同世代的居民。慢行系统策略性的为所有社区提供了与公共设施的连接机会,居民们可以很容易的到达街道、公园、水滨。便利设施节点被配置在策略性的位置,提供休憩、社会参与和连接到分支路线的机会。不同规模的服务配套设施节点,不仅服务行人和自行车骑士,也保持弹性提供服务给想换乘交通工具的使用者。

恢复生态水岸系统,使其成为社会、休憩和生态功能的总体框架,以服务和连接邻近的社区和其他开放空间网络。


健康的城市水岸是由系统性的公共领域所组成,既解决了该地区的宜居性,又优先考虑集水区的生态健康。


整合全区河道、动态公园和街道网络系统,建立可持续的、充满活力与具有文化特色的开放空间,为所有社区与慢行系统服务。


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丶有文化内涵的丶步行和自行车友善的街道景观,延伸和连接其他开放空间系统和社区,保持景观一致性。



区域可持续发展
水蓝智谷总体规划的优先事项是改善和维持该地区生态健康,通过设计生态河道水岸系统、大幅度增加湿地面积、利用透水铺装与种植,来缓和地表雨水径流,改善河道水质。运河滨水区将通过打造多样的种植空间,提升水系的生态价值,并通过为都市环境中的野生动植物提供宝贵的栖息地,促进生态多样性。修缮水岸缓坡和有效的滨水区种植,也可增加流域的水文功能。此外,在街道景观和公园设计中都规划了绿色基础设施,以缓解降雨期间雨水通道上的压力。此外,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透水铺装,增加的树冠覆盖率,公共领域的雨水花园可拦截降雨进入河道系统,都有助于雨水的收集和处理。

城市框架可以通过慢行系统和设施节点进驻,提供了居民使用街道、公园和滨水公共设施的机会。


全区实施可持续发展规划,建立整合性、生态友善和创新的地区,以改善都市水文健康和宜居性。



识别系統
水蓝智谷计划建议了具有凝聚力的品牌策略和独特辨识系统的使用,可以在开放空间中产生有效的连结及连续性,增加居民对环境的识别及认同。为了使整个地区具有鲜明的特色,公共领域设计建议了明亮和高度可适性的路标系统。干净的色块和标示体现出具有凝聚感的都市品牌,反映了该区与滨水生活的历史联系。此外,琼花、并蒂莲等元素在功能和铺装图案设计上的使用,反映了昆山文化上的自然元素。为了加强整个地区的创新氛围,街道景观、公园和水系皆运用了可持续技术和智能家具的元素。太阳能板和生态照明等节能功能,不仅提供干净能源并减少开放空间资源浪费,也传达出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整个地区具有鲜明的特色,公共领域设计采用了明亮和高度可适性的路标系统。干净的色块和标示来体现了具有凝聚感的都市品牌。


校园创新走廊吸引了该地区的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可以在舒适的氛围中购物丶运动和社交活动,并促进思想交流。


社区生活走廊是一个滨水公园,提供适合各年龄段的活动项目,服务周边居民。水岸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互动、休闲和教育学习机会。



中心环路作为实践策略
此区域中以绿廊系统组织水系、道路与公园等层次,构建了格状、线性的城市结构。庙泾河中心水廊作为东西向的生态廊道是其生态脊柱。基于此,一个中心慢行系统回路的实施,被考虑作为庙泾河往北整合中心湖的核心区域,将东侧住宅为主与西北侧教育为主的功能布局连为一体。如此回路的实施,短期或可最有效率的服务整个区域,长期也可往外辐射延伸,将慢行网络完善到其他位置。



前往项目页面



PLAT 项目团队
Fred Liao, Kit Wang, Shih-Lin Lan, Ellen Orchard, Tiger Sui, Camille Gwise, Can Liu, Pan Wei, Qianghui Miao
510 883 9988
©PLAT Studio Inc., 2022
2550 Ninth Street, Suite 113A
Berkeley, California
Mark